常常傷腦筋,你就會進步

文/盧智芳 圖/廖祐瑲

年輕人之所以不能聽,是因為沒有專心的習慣;而老年人不能聽,則是缺乏尊重的心態,覺得自己地位崇高,年輕人講話沒道理。



教授企業管理40年,透過政治大學「企家班」培育出無數優秀經理人,平常再叱吒風雲的大老闆,到了司徒達賢的「個案教學」課堂,通通變成汗流浹背、坐立難安的「小學生」。上課時,一疊學生名片拿在手上,司徒達賢喜歡隨機抽問,問題犀利又咄咄逼人,誰答過、誰沒發言,他記得清清楚楚,要是不想丟臉,腦袋就片刻都不能放空。

雖然整堂課坐下來頭皮發麻、冷汗直流,經理人們卻始終趨之若鶩。就算被問到支支吾吾,答不出來,或是答非所問,直接被司徒達賢不留情面地「修理」:「這位同學,請講重點,不要講別人聽不懂的話。」「上他的課,真痛快!」卻是經歷一場又一場腦力三溫暖後,司徒達賢的學生們共同心聲。

反應敏捷,思緒明快,從不漏接任何“Q”(問題),又能精準回應每個“A”(答案)。司徒達賢自己,固然是帶動個案教學的靈魂人物,但與其說個案教學的核心,是當中傳遞的資訊與知識,倒不如說,它真正訓練的,是每個人的傾聽、思辨和表達力。在被迫必須全神貫注的狀態下,藉著同學間的問答刺激和老師引導,逐漸建構出自己吸收、分析、辯證、思索的內在流程。磨練出「耳聰目明心清」的敏銳度,這才是回到崗位上實際管理時要面對眾聲喧嘩、決策時要回應未知風險的基礎。
最近,司徒達賢把過往推動個案教學的心得,總結寫成《司徒達賢談個案教學:聽說讀想的修鍊》一書。談到深度的「聽說讀想」,當然絕非只有企業家才需要;而個案教學也不僅是商管教育的一種形式而已,它的精粹不僅可以運用在各種組織、團隊運作上,現代人更應該常常拿來自我省視、練習,如此自然能揮別「瞎忙」與「理盲」的症候群。

Q:「聽說讀想」看似每個人都會,層次卻大大不同,你的觀察是什麼?

A:我一直希望透過不斷的訓練和要求,去提升大家「聽說讀想」的能力。對這一點,社會上始終呼籲太多,實際操練卻太少,而我提倡的個案教學,就是最佳的操練。

什麼叫「聽」?年輕人之所以不能聽,是因為沒有專心的習慣;而老年人不能聽,則是缺乏尊重的心態,覺得自己地位崇高,年輕人講話沒道理。我在課堂上要求的聽,是全心全意把精神放在溝通上,全心全意去理解別人說什麼、甚至消化後再摘要。摘要完之後,還要跟腦袋裡現有的知識架構進行比對,有道理的吸收,沒道理的存疑,這才叫完整的聽。

出處:Cheers雜誌第185期